10月04日訊,今年“十一”長假的打開方式有點“別樣”:“金九銀十”交界,國內多地接連出臺樓市新政。自9月30日至10月2日,短短三天時間,北京、天津、蘇州、成都、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共計9個城市先后發(fā)布新樓市調控政策,多地重啟限購限貸。這意味著2014年開始松綁的中國樓市政策或將再次步入拐點。但房價將是否真有實質性的下跌?

首先,來看下中國房地產三大信號彈:

中國居民房貸收入比,超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

據數據,目前中國居民房貸收入比是0.46,已經超過了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的水平,如果按現有速度擴張,5年內將達到美國次貸危機前的歷史高點。

房地產市場重磅數據,接近美國金融危機峰值

如果從新增房貸/新增地產銷售看,美國2007年時的峰值為52.6%。而中國2015年已經上升到了35%,2016年上半年更是創(chuàng)歷史新高至42%,已接近美國金融危機期間峰值水平。

杠桿加碼!中國個人房貸余額是16.55萬億

去年,一場杠桿推動的股市大漲大落讓大家記憶深刻,我們也來對比一下,6月18日,券商融資余額達到了歷史高峰2.26萬億元,再加上估算的場外配資1.5—2萬億元,場內外融資合計約4萬億元。

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個人房貸余額是16.55萬億元,如果按照二季度的房貸增加額推算,到了三季度末,房貸余額將達到17.9萬億元左右,單純從杠桿資金的絕對量而言,比去年的股市泡沫,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此看來,調整房價似乎必不可擋。那么調控政策是否真是房價下跌前的試水?

今年以來樓市表現令人困惑,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分化態(tài)勢加劇成為市場的真實寫照。這就屬于一種樓市局部過熱的狀況,如同貧富差距般出現極端化。但仍處于可控的范圍內,所幸也是此次出臺調控政策的初衷吧。

近期熱點城市政策收緊力度升級,或限購限貸,或限房價地價,或加強監(jiān)管,政策主要以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為重點,特別是購買人群受限及信貸收緊,短期將為當前過熱樓市適當降溫,也將成為更多城市控制房價的重要選擇。

對于熱點城市則應主動公布土地儲備和供應計劃,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抑制短期市場波動。對去庫存壓力較大的部分三四線城市,應執(zhí)行區(qū)別于熱點城市的支持政策,通過合理信貸政策引導,讓小地方樓市活躍起來,大城市冷靜下來。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市場拐點是周期性的,而非房價有實質性下跌!

此外,一方面要警惕樓市有泡沫,對居民生活成本影響較大,并影響實體經濟;另一方面要實現經濟穩(wěn)增長,宏觀經濟轉換增長動力尚需時日,還需要發(fā)揮房地產行業(yè)的支撐作用。因此政府要把握好樓市調控政策的平衡點,既要防控風險,又要穩(wěn)定樓市,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筆者也相信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國家都會是迎刃而解,中國的經濟增長依舊名列世界前茅,相信也會越發(fā)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