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作為國家正規(guī)金融貸款的必要補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個人一時的資金需求,以及企業(yè)經營過程的資金周轉難題。但也存在著一些利率過高、費用繁多,借款人還款壓力大等問題,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風險。而對于借款利率到底約定多少才合法,仍有不少人存在一些認識誤區(qū)。這和我國多次修訂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有關。


首次明確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7月2日出臺實施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是對于民間借貸利率標準的首次明確,其中在第六條中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shù))。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二次修訂


四倍銀行貸款利率的規(guī)定適用了非常久的時間,隨著經濟發(fā)展以及市場對于民間融資的需求不斷擴大,原來規(guī)定的利率水平已不再適應市場的需求,而出借人也不再滿足于原有的利息收益水平,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費用名目,比如居間費、服務費、高額違約金等等,雖然利率仍依照規(guī)定的利率標準,但借款人的資金成本已大幅上升,還款壓力巨大。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風險。


鑒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審議通過了《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該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也就是所謂的“兩線三區(qū)”。24%以下的有效;36%以上的無效,且借款人有權要求返還超出部分;處于在24%-36%之間的,尊重當事人意思,已經支付的就支付了,不再支持返還,而未支付的,有權不再支付。


再次修訂


上述規(guī)定實施了5年后,隨著金融貸款市場的相關政策變化,最高院再次對民間借貸領域進行調整。在2020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09次會議中,對民間借貸利率再次進行了修正,并實施。


明確了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不得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兩線三區(qū)”的規(guī)定又成了歷史。


“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稱“LPR”,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發(fā)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按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fā)布的“LPR”為3.85%,其四倍即15.4%,也就是現(xiàn)行合法的借貸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15.4%。


當然這個利率水平并非絕對,LPR會隨著各種因素而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只是目前比較穩(wěn)定。


例外情形


那是否15.4%就是借貸的利率紅線呢?


答案是否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范圍問題的批復中,明確列舉了下列幾類公司不受15.4%的限制,并于2021年1月1日實行。


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qū)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


融資租賃公司、商業(yè)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也就意味著,這類公司出借款項的利率,即便借款利率超過了年15.4%,也是合法的。因此借款人如果向這些公司借款,尤其要注意。比如說現(xiàn)在很多網貸的出借方,就是小額貸款公司,這類借款看似利率不高,或在15.4%的紅線以內,但往往會約定相應的服務費、較高的違約金等等,導致借款人的綜合費用以及違約成本都是比較高的,而且是合法的。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xiàn)逾期還款,其個人征信是會受到影響,在越來越重視征信的大環(huán)境下,這一點尤為重要。


寫在最后


個人與個人、企業(yè)與個人之間的借款利率,需要受到15.4%的限制,超出無效。如果出借方屬于上述七類公司之一的,則不受該紅線限制。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時,切不可盲目借貸,尤其是消費借貸,過度透支未來的消費,將令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