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隱忽現(xiàn)的河間國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統(tǒng)一的“漢”王朝。面對如此廣闊的疆域,維護統(tǒng)治變得十分艱難。為了避免重蹈秦王朝遭受攻擊時孤立無援的覆轍,于是他效仿周武王的做法,開始分封諸侯王,來幫助他統(tǒng)治國家。因此誕生了一個在地圖上忽隱忽現(xiàn)的候國。


  漢朝建立后,劉邦在沿襲秦王朝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侯國制即“國中國”。他將一部分土地設置為郡縣,歸中央直接管轄,而另一部分土地則分封給了有卓越軍功的人。開國之初他分封了七個諸侯國,其中封大將張耳為趙王,統(tǒng)轄今河北省一帶。


  后來由于害怕異姓王危害漢室江山,于是改為大量分封與皇帝同姓的侯王。但是較大的侯國對中央依然存在威脅,于是漢政府又想將這些大的侯國割裂開來。公元前178年,漢文帝將當時屬趙國的河間郡割封給了趙王劉遂的弟弟劉辟疆,于是在當時的地圖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國家。由于這里處于易水、河水之間,因此叫做河間國。


  然而這個河間國并沒有存在多長時間,劉辟疆在做了13年河間王后死去,他的兒子也僅僅做了1年的王位就去世了。由于沒有繼承人,這個僅僅存在了14年的河間國消失了,土地被分為河間、廣川、渤海三郡。


  然而到了公元前155年,漢景帝又封他的兒子劉德為河間王,這樣河間國在消失了9年之后第二次出現(xiàn)在地圖上。但是此時河間國所轄地界僅為河間郡的舊地,面積也只是前河間國的三分之一。


  劉德的河間國總共傳了七世,共存在了158年,后來王莽竊取了西漢皇帝位,將當時的河間王拉下了王位,使河間國隨著西漢政權(quán)的覆滅再一次消亡。


  這之后光武帝掃平了各地起義軍,恢復了漢室江山,因為與前河間王同為漢景帝的后人,因此又恢復了河間國的建制。但是這第三個河間國也只存在了6年。一直到公元90年,漢和帝又將樂城、渤海、涿郡三地劃分給了他的弟弟劉恭,使河間國第四次出現(xiàn)在地圖上。


  公元220年東漢王朝徹底滅亡,隨之興起的魏政權(quán)深知裂土封疆的痛苦,于是取消了分封諸侯國的統(tǒng)治模式,這第四個河間國也隨著漢室江山的滅亡而消失。


  漢以后的王朝里分封制被取消了,河間國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但是“河間”這個名字直被沿用了下來,今天的河間市正是承襲了古河間國的名字。